2024年8月1日,广西水土保持学会公布了“第二届广西水土保持学会科学技术奖”的评选结果,我院恢复生态科研团队获集体奖项、个人奖项各1项。广西水土保持学会科学技术奖是广西区内水土保持行业最高荣誉,此次评选共评出科技进步奖4项、优秀设计奖21项、突出贡献奖3人、青年科技奖8人。
杨钙仁教授与邓羽松副教授的研究成果“桂东南红壤丘陵区水土流失演变过程与驱动机制”获科技进步一等奖,我院2022级博士研究生林哲、2023届硕士毕业生韦慧、2024届硕士毕业生谢福倩、唐秋月、何玲为共同完成人。该成果针对花岗岩红壤丘陵区土壤侵蚀的关键过程,揭示了该地区水土流失驱动机制的主控因素,提出了高效生态治理手段,促进了桂东南土壤侵蚀区生态功能与效益的统一。
图1 杨钙仁教授与邓羽松副教授研究成果获广西水土保持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
黄钰涵副教授获青年科技奖。她带领团队针对坡耕地和人工林可持续发展需求,以“降雨入渗-地表径流-坡面产沙”为切入点,探明了亚热带人工林土壤基质入渗与优先流变化特征及模型模拟,阐明了不同下垫面土壤细沟侵蚀与浅沟侵蚀过程机理,为土地的持续高效利用提供理论支持。
图2 黄钰涵副教授获广西水土保持学会青年科技奖
同时,在广西水土保持学会学术顾问专家委员会的调整工作中,我院杨钙仁教授入选学术委员,邓羽松副教授、黄钰涵副教授均入选技术委员,为广西水保工作技术支撑与辅助决策提供人才支撑。
水土保持是土地资源保护的重大战略方向,亟待运用生态手段恢复侵蚀劣地的生产潜力,加强水土保持创新理论、技术、机制的探索。近年来我院科研团队聚焦生态脆弱区水土保持与生态修复领域,围绕土壤侵蚀机理与生态治理措施开展研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在今后团队将继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提高创新能力和创新水平,积极探索生态文明实践创新成果转化运用,为绿色生态的建设不懈奋斗。
图3 杨钙仁教授、邓羽松副教授和黄钰涵副教授入选广西水土保持学会学术顾问专家委员会委员
图4 团队成员参加水土保持与土壤侵蚀相关学术会议